18億畝耕地,是中華民族糧食安全的生命線。習近平總書記精辟論述:“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進入新世紀,我國糧食進口數量不斷增長。主糧進口增長的表面原因是國內外糧食價差日益縮小,深層次原因則是我國對退化及未利用土地利用不精不深。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土部2011年把退化及未利用土地工程整治重點實驗室設立在了陜西省地產開發服務總公司(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前身)。四年來,實驗室以退化土地以及未利用土地整治技術創新和工程示范為切入點,通過試驗、科學示范和工程推廣,在一些薄弱環節和難題上實現了重點突破。
精細管理,土地系統新科技時代的開始
走進位于西安高新區的國土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工程整治重點實驗室的基礎實驗中心,頗有一點顛覆常規認識的感受。
這塊土,來自700公里以外的毛烏素沙漠;
這瓶水,來自40公里以外的鹵泊灘鹽堿地;
……
在實驗中心的樣品室中,整整齊齊碼放著來自全省各地的土壤及水樣品。
為了一份土壤樣本,十多個科研人員一個個儀器,一道道流程,嚴密地檢測、研判。最后,分析出土壤中多了什么、少了什么,給出優化配方,再試驗、再分析……
在專為退化土地修復設置的實驗室里,Fieldspec4高分辨率地物波譜儀等儀器,承擔著對各類退化土地修復進行檢測的任務,如鹽堿化土地快速監測、土壤侵蝕監測。
在土地整治工程實驗室,可以看到土木、水利等工程試驗的常見設備,例如八聯全自動氣壓固結儀、三聯高中壓固結儀等。這些儀器將用于土地整治工程土力學試驗、填方沉降測定、邊坡穩定坡度和穩定角測定。
“千萬不要覺得這樣精細對待一份土壤樣本太冗繁,土地工程整治是一門科學,基礎就是這樣細致的科學研究?!标兾魇⊥恋毓こ探ㄔO集團總經理、實驗室主任韓霽昌這樣告訴記者。
四年發展,退化及未利用土地工程整治重點實驗室,不僅擁有了富平試驗基地,基礎實驗中心,還有鹵泊灘、榆林、延安、澄城、華陰白龍澗、戶縣秦嶺山等6個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實驗室的建成,標志著土地工程科學研究已經從分散、雜亂向系統、有序、縱深方向發展,這是很了不起的轉折。對于土地系統而言,意味著新科技時代的開始,將進一步夯實土地管理事業的基礎?!标兾魇临Y源廳廳長王衛華在肯定重點實驗室工作的同時,對土地工程科學研究寄予了厚望。
技術集成,將土地整治技術大寫在土地上
“這是一個建設在大地上的‘實驗室’,一個將土地整治關鍵技術寫在大地上的實驗室?!敝攸c實驗室共建單位——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員劉彥隨在接受《國土資源報》記者采訪時這樣說。
的確,有了這個實驗室,省地建集團真正成為國內土地工程研究的排頭兵。在土地整治工程領域實踐出一個又一個權威性科研成果。
鹽堿地“以蓄為主”治理模式——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2010年陜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和2012年陜西省農業技術推廣成果一等獎,開辟了重度鹽堿地治理新途徑,治理區域渭南、榆林,直接治理8.13萬畝,新增耕地7.64萬畝。
“砒砂巖與沙復配成土固沙造田”新技術——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2012年陜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和2014年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一等獎,直接治理約12.8萬畝,新增耕地約12萬畝,成果的推廣為陜西榆林530萬畝沙地生態治理及砒砂巖的資源化利用提供了技術可能。
“農村廢棄宅基地綜合整治集成技術”——成果達國際領先水平,獲2010年陜西省科技成果二等獎和2013年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一等獎,直接治理土地5萬畝,新增耕地4.6萬畝,為全國1.14億畝空心村的綜合整治提供了技術支撐。
……
這些年,集團科研成果累計推廣應用治理的沙荒地、鹽堿地、荒草地、石礫地、溝坡地、水毀地總計達200多萬畝,為農業增收、行業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陜西地建漸漸走出一條“以產養學”、“以產促研”、“研學促產”的新路子。
全新挑戰,未來五年新添310萬畝高標準良田
隨著實驗室科研成果轉化能力的提高,地建集團的實力也在不斷提升。
9月29日,長安大學土地工程學院掛牌成立,標志著土地工程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也為陜西進一步實現耕地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技術支撐與人才支撐。
與此同時,新的挑戰正等待著這個團隊。
針對即將到來的“十三五”,陜西省國土廳提出了五個重大土地整治項目:
榆林噸糧田項目,在宜耕的其他草地、沙地等未利用地開墾110萬畝噸糧田,建成旱地66萬畝,水澆地44萬畝。投資估算230億元。
延安土地整治工程,在宜耕的其他草地、荒山等未利用地和廢棄村莊開墾、復墾30萬畝,建成旱地18萬畝,水澆地12萬畝。投資估算63億元。
渭北坮塬區土地整治項目,對100萬畝其他草地和廢棄村莊進行綜合整治,新增旱地30萬畝,水澆地70萬畝。投資估算250億元。
大西安地區旱地改水田項目(兼濕地),在渭河兩岸及秦嶺南山支流區域,對具備水源條件的50萬畝現有旱地,通過耕地改造和引水、退水設施建設,建成水田兼濕地。投資估算100億元。
沿黃水田兼濕地項目,對沿黃20萬畝灘涂地進行綜合整治,投資估算70億元。
五大項目實施總規模310萬畝,估算總投資713億元。
項目實施后,這些地方的農田將具備“擋、排、灌、蓄”功能,達到“田成方、路成網、林成行、溝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旱澇保豐收”的標準,實現農業的機械化、規?;?、集約化經營。陜西地建集團這支土地工程建設上的科技尖兵,將為切實落實耕地占補平衡政策,盡職盡責履行耕地保護責任,為實現富裕陜西、和諧陜西、美麗陜西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