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尼配资,配资网站排名,在线配资公司,专业股票配资公司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聚焦

【陜西日報】陜西地建以科技創新助力美麗陜西建設

發布日期:2019-01-13    作者:    來源:    點擊量:11572   分享到:


本報訊(記者 汪曼莉)1月8日,記者從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以下簡稱陜西地建)獲悉:由該集團自主研發的已獲兩項省部級一等獎的“砒砂巖與沙復配成土造田關鍵技術及工程實用”項目,順利通過由中國農學會組織的成果評價。專家評審會一致認為,該項研究成果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同時,基于該成果形成的科研論文在SCI(《科學引文索引》)一區發表,標志著陜西地建科技創新成果已得到國內外專家的充分認可。

 

這一創新成果,是陜西地建持續深入推動科技創新、將科技創新與企業發展緊密結合的一個有力印證。近年來,陜西地建把科技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通過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打造高端科研平臺、擴大對外合作交流等,使企業創新發展動能得到進一步增強。 


陜西地建采取“搭平臺、引人才、建機制”等一系列措施,包括深化校企合作,與國內著名院校合作,開展系統理論技術研究;分批次選派科研骨干赴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進行培訓交流;實施多種類型的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培養了一批具有土地治理和施工管理經驗的科技創新人才;積極引進“三高”人才,形成高端人才洼地,并建立了一套選人、用人、育人的新機制,著力打造“高學歷、高層次、高級別”人才隊伍。目前,陜西地建有工程、管理及科研人員770人,其中擁有研究生以上學歷的人員631人(博士66人)。2018年,該集團共刊發論文1078篇,其中SCI論文17篇,EI(《工程索引》)論文90篇,創集團成立以來最好水平,為集團進行土地工程項目實踐、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推進土地安全利用提供技術支撐和“凈土”方案;獲批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24項,軟件著作權9項,出版專著2部,申請立項地方標準2項。此外,該集團“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創新團隊”入選省“三秦學者”創新團隊支持計劃,多人次榮獲省部級科技創新標兵等稱號,6人入選陜西省土壤污染防治專家庫;與西安交通大學、長安大學合作辦學,構建起“土地整治工程(本科)—土地利用與修復(碩士)—土地整治工程(博士)”的全鏈條式人才培養體系。 


與此同時,陜西地建還積極打造高端科研平臺,擴大對外合作交流。為破解行業基礎研究和工程技術研發薄弱的困境,近年來,該集團建成全國首個以土地工程為研究方向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土地工程技術創新平臺培育基地、自然資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點實驗室等9大科研平臺;先后投資近8億元建成了基礎實驗中心、浐灞土體有機重構核心實驗區、富平中試基地以及5個野外觀測站,構建了集基礎理論研究、共性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與推廣、人才引進與培養于一體的系統科技研發體系;形成了“理論研究—技術創新—集成示范—應用推廣”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機制,在土地工程項目實踐中進行了系列應用。2018年,該集團推動科研平臺建設又取得新進展:國家土地工程技術創新平臺培育基地通過自然資源部評估考核,并進入首批國家級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序列;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點實驗室通過自然資源部組織的考核評估,榮獲“優秀”等次;省院士專家工作站順利通過評審;土地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成功入選原環保部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檢測實驗室目錄,檢測水平和實力進入全省檢驗檢測企業第一方陣。此外,在對外合作交流方面,該集團還與莫斯科大學就土壤復墾、修復等方面研究簽署了合作協議,與西安交通大學共建人居環境“凈土”建設研究中心;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美國國際城市管理協會聯合舉辦了以“凈土”治污材料及方法為主題的國際學術交流會議。

 

在科技引領和創新驅動下,該集團發展動能進一步增強。截至2018年年底,通過土地科技創新和土地工程項目建設,陜西地建已在全省實現新增耕地40多萬畝。以科技實力支撐形成的“凈土”工程建設體系,已成功應用到富平石川河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渭東新城污損土地治理、潼關金礦區地質環境治理示范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中,實現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協同發展。這些項目成為我省乃至全國生態修復治理的樣板工程。在企業發展方面,3年來,陜西地建連續每年實現利潤超過15億元;上繳稅收排名西安高新區前十,并受到表彰獎勵;僅2018年上繳省財政資本收益金就達2.1億元,占省屬國企繳納資本收益金總額的30%,居省屬國有企業之首。 


“未來5年,陜西地建還將布局總計達千億元的多個項目,并通過持續的科技創新和‘凈土’工程建設體系,推動區域性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為建設美麗陜西貢獻力量?!标兾鞯亟瘓F黨委書記、董事長韓霽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