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揚,女,蒙古族,土地工程正高級工程師?,F任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對外合作與科技部黨支部書記、部長,陜西地建土地工程技術研究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自參加工作以來,在集團黨委的帶領下,她始終聚焦主責主業,堅持求真務實、主動擔當、銳意進取、扎實工作,堅守在土地工程科技事業第一線、土地整治工程現場,與團隊齊心協力,共同推進鹽堿地、沙荒地、裸巖石礫地生態化治理技術的研發,并推廣應用至榆林、延安、寶雞、華陰等多個地區,為我省類似土地整治與開發提供了技術支撐。
強思想 樹榜樣 助力人才隊伍建設
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張揚同志堅持立身立學為先,緊跟時代步伐,帶頭學習黨內各類文件精神,定期組織召開組織生活會、講黨課等,時刻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用黨的新理論、新思想武裝自己。針對隊伍年輕化,思想活躍特點,先后組織開展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活動,持續加強員工思想政治建設。作為集團科技部門負責人,緊跟集團黨委步伐,一步一個腳印,圍繞集團主營業務和重點工作,以黨建促科研,把她所帶領的團隊打造成了一支科技創新排頭兵,并一起順勢而上,扎實、有序完成各項重點工作任務,努力開創集團科技創新工作新局面。帶領研究院黨委獲2016年省國資委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先后2次被上級黨委評為“優秀黨支部”,個人也多次被評為集團優秀共產黨員和年度先進個人。
勤學習 下苦功 助推科研平臺建設
長期以來,土地工程領域存在科研平臺缺乏、學科體系不健全等問題。自參加工作以來,張揚同志從基層的實驗員做起,在集團的帶領下,不斷探索土地工程領域科研平臺和學科建設,一步步成長為集團的技術負責人和管理者。2009年7月,一來到集團,她就在富平實驗基地工作。那時的富平實驗基地剛開始建設,試驗田的規模、選址、設計以及后期試驗方案、樣品采集等環節,都需要獨立完成。面對這些未知難題,她憑著初生牛犢的干勁,通宵查閱文獻資料,多次請教專家教授,來回穿梭于試驗田與實驗室,開展前期方案設計工作。集團快速發展壯大,平臺也越來越豐富。她和團隊一起不斷積累經驗,先后參與了一個又一個科研平臺和科研場所的建設,為土地工程科學研究、技術攻關和行業發展做了大量的基礎工作。
沉下心 苦鉆研 推進核心技術攻關
一直以來,集團深入踐行高質量發展要求,在土地工程領域進行了長期和系統的研究,科技支撐能力不斷提升,科技成果不斷涌現。作為研究團隊的一份子,張揚同志秉承集團的“三特精神”,穿梭在實驗室、試驗田及土地整治項目上。由于科學研究具有系統性和持久性,以及階段性的總結,她放棄了很多休息時間,對實驗方案進行反復論證、數據進行多角度深入分析、總結材料逐詞逐句反復修改。她總能克服浮躁,沉下心來做好每一個環節。
艱辛的過程和成功的喜悅如同兩個小天使一樣總是一同出現。跟隨集團這個優秀的集體,她作為主要完成人,先后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4項;獲省五一勞動獎章、青年科技新星,國資委科技創新標兵和國土資源系統國土鐵軍先進個人等稱號,作為代表出席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
立本職 解難題 服務土地工程一線
作為陜西省“三秦學者”創新團隊、陜西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和自然資源部科技創新團隊核心成員,在重視個人能力鍛煉和提升的同時,張揚同志還帶出了一批集團的年輕的業務骨干。此外,她還是西安交通大學、長安大學碩士生導師,土壤學會副理事長、省科技計劃項目評審專家庫、省土壤污染防治專家庫專家。她積極協助各二級單位總結科研成果,梳理科研思路,指導他們申報科研項目、科研平臺、科技獎勵等,并積極主動對接有職稱需求的員工,幫助他們提前做好科技成果儲備。
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張揚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業績,下足繡花功夫踐行初心使命,時刻踐行著“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使命擔當,用勞動和創新書寫土地工程事業新時代的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