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項目模擬區的冬小麥越冬苗,生長情況與對照區苗情長勢基本一致,抗旱性還更好一些?!敝袊茖W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彥隨興奮地對記者說。
劉彥隨說的是“舊河道荒石灘土地整治中客土厚度與耕作層穩定性優化研究”項目,項目的研究目的是整治陜西約20萬畝舊河道荒石灘。
12月18日下午,記者隨劉彥隨等一行從西安出發,到位于近百公里外的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土地利用工程研究基地采訪。該基地也叫陜西省地產公司富平實驗基地。當天上午,在陜西省地產開發服務總公司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全面合作簽約后,該基地還掛上了“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土地利用工程研究基地”的牌子。
當日下午陽光普照,對位于渭北黃土高原溝壑區的富平縣而言,這是入冬以來難得的好天氣。但因今冬少雨雪,裹挾著黃土的西北風不時刮過,使處于空曠田野的人們,感到寒風刺骨。夕陽映照下,遠離周圍村鎮的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土地利用工程研究基地也多了幾分孤寂。
雖然一天內奔波于北京—西安—富平基地,但在劉彥隨的臉上,記者沒有看到一絲疲憊之態。
劉彥隨動情地說:“作為中科院的一名研究員,我是陜西人,我感覺不到冷,也不覺得累,只覺得非常激動?!?
相關人員告訴記者,由陜西省地產開發服務總公司、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西安理工大學歷經三年聯合完成的“毛烏素沙地砒砂巖與沙復配成土核心技術研究及工程示范”科技成果,使毛烏素沙地變良田成為可能,并在一些沙海展開綠色畫卷。
陜西省地產開發服務總公司利用該項技術成果,在榆林大紀汗的2300畝示范工程、孟家灣的23000畝推廣工程研究與標準化造地實踐中,變砒沙巖與沙“兩害”為“一寶”,取得了顯著成效。
項目取得了一定成績,劉彥隨最近又開始思考,毛烏素沙地周邊還有內蒙古騰格里沙漠,面積達4.3萬平方公里,和榆林市的面積差不多。該地區地表干旱,但地下也有百米厚的儲水層,還有類似的成巖成土條件,是否能夠探索一條土地開發整治的新路子?“我們想通過進一步細化、深化榆林科學造地的成套技術,把這些具有共性的工程技術應用到其他典型地區進行研究與示范?!眲╇S說。
事實上,此次簽約的合作協議內容中即包括逐步建成一個可為國家提供保障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決策智庫。
劉彥隨說:“今天這么講,似乎有些說大話,但我想至少可作為努力方向和階段性追求?!?
他這么說未免有些謙虛。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劉彥隨研究團隊在陜西、山東、海南等地長期的實地調查和深入的實證研究基礎上,已先后向中央及相關省部委提交了十多份咨詢研究報告,得到了相關領導的重要批示。
“路得一步一步地走,飯要一口一口地吃。如果通過不懈努力,我們逐步作出些對地方乃至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有支撐、引領的科技成果,那再多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眲╇S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