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尼配资,配资网站排名,在线配资公司,专业股票配资公司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聚焦

陜西地建—西安交大共建土地工程創新中心簽約暨揭牌儀式成功舉行

【陜西日報】熱烈祝賀陜西地建—西安交大土地工程與人居環境技術創新中心簽約圓滿成功

發布日期:2019-04-10    作者:    來源:    點擊量:11813   分享到:

4月8日下午,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陜西地建”)與西安交通大學(以下簡稱“西安交大”)聯合組建陜西地建—西安交大土地工程與人居環境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土地工程創新中心”)簽約暨揭牌儀式成功舉行,標志著陜西地建深化校企合作再開新篇章。
      在西安交大黨委書記張邁曾,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白阿瑩,陜西地建黨委書記、董事長韓霽昌以及西安交大人居學院有關專家的共同見證下,陜西地建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唐宏軍與西安交大副校長王鐵軍代表雙方簽署了《合作協議》,省國資委黨委副書記郁偉鑒簽。西安交大科研院常務副院長黃忠德主持儀式。

      儀式上,張邁曾、白阿瑩、韓霽昌等有關領導和專家共同為土地工程創新中心揭牌。

張邁曾在致辭中對陜西地建在科研創新、學科及平臺建設方面的雄厚實力給予充分肯定。他說,在韓霽昌董事長的帶領下,陜西地建已經成為國內土地整治領域的重要力量和龍頭企業,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陜西地建是第一個與西安交大開展全面深化校企合作的省屬國企,并與西安交大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基礎,多次開展了實質性合作。
       白阿瑩說,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是西安交大主動探索21世紀現代大學與社會發展相融合的新模式,也是見證西安交大迅速崛起的發動機。陜西地建成長迅速,人均利潤多年位居省屬企業前列。希望這支優秀團隊,充分發揮好企業帶頭人作用,充分利用好這個平臺,與西安交大攜手并肩、服務社會,繼續為陜西省社會經濟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韓霽昌介紹了陜西地建的基本情況,他說,與西安交大這樣的一流高校合作,共建土地工程創新中心,既是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責任擔當,也是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迫切需求。陜西地建將在省國資委的大力支持下,樹立省屬國企與西安交大全面深化校企合作的新榜樣,將共同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水平的土地工程創新中心。

多年來,陜西地建始終把科研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生命力,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形成了一批指導性和實踐性強的學科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成果,打造了“石川河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等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修復治理樣板工程。截至目前,全省借鑒陜西地建先進技術整治各類難利用土地,實現新增耕地累計200多萬畝,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有力地保障了城市發展和重點項目建設的用地需求。建成國內土地工程領域規模最大的實驗室——自然資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點實驗室,建成全國唯一的省級土地整治工程技術研究機構——陜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成了全國首個以土地整治工程為研究方向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與西安交大等知名高校合作辦學,構建起土地整治工程本科、土地資源利用與修復工程碩士、土地整治工程博士的全鏈條式人才培養體系,為土地工程科技創新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在2018年省屬企業高質量發展貢獻獎5個單項指標中,陜西地建凈資產收益率和上繳收益貢獻均排名第一,已成為省屬國企踐行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新理念的典范之一。
      在科研建設方面,西安交大現有國家級重點科研基地28個,省部級重點科研基地100余個。其中包括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 國家工程實驗室3個,5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依托學科與人才培養優勢,學校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與政府、大中型企業建立研發中心,注重解決行業關鍵性技術問題,充分發揮科技對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2000年至今,學校主持“973計劃”項目21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830項,基礎研究項目數和經費在全國高校位居前列,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科學技術獎61項,其中2017年主持7個項目獲獎,位居全國高校第二。與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共建10個高端智庫,一大批研究成果被采納應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是今天西安交大創造歷史印記新貢獻的堅實平臺,人居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是西安交大在創新港成立的25個研究院之一,凝練人居學院環境、土木、建筑三大學科發展方向,堅持“人居環境顯特色,學科交叉謀發展”的學院發展理念組建,通過平臺建設、校企合作、項目搭建,更好地開展探索人與居住環境之間的科學構成關系,建設符合人類理想的聚居環境,推動人居學科前進,服務和支撐國家戰略發展。土地工程創新中心將依托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人居環境與建筑工程研究院”建設科研創新平臺、培養人才,校企共建。
       雙方將以此次簽約為契機,充分發揮工程、技術、科教等方面的資源優勢,找準“同頻共振點”,畫好“最大同心圓”,不斷深化產學研一體化,把土地工程創新中心辦出水平、辦出特色、辦出品牌,取得“校企合作,共創雙贏”的豐碩成果。
       陜西地建工會主席李瑞、總工程師毛忠安及相關部(室)、地建研究院有關負責人,西安交大有關處室和人居學院主要負責人,省國資委相關處室負責人參加了儀式。

 

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張邁曾

       西安交大作為“雙一流”建設高校,自建校以來,致力于為社會發展與民族復興服務,堅持“扎根西部、服務國家、世界一流”辦學定位,取得了卓越的辦學業績,為國家發展和西部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孕育和創新了體現時代特征的“西遷精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科教輝煌。當前,西安交大更是站在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主動把大學和社會的發展融為一體,創建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積極打造帶動國家及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陜西地建作為一個有遠見的企業,在推動組織日常生產過程當中,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投入。韓霽昌董事長不僅是一個企業家,更是一個專注于科學研究的學術帶頭人,希望韓霽昌董事長以及陜西地建能夠緊緊地把土地工程創新中心支持好、經營好、組織好,西安交大會全方位地創造好環境、好條件、好政策,同時也做好各方面的服務。

我們將緊緊地圍繞著雙方所應該、所能夠、所需要解決的問題,歸結為一個個具體的項目,共同組織最精干的團隊去完成它、破解它,使得我們能夠用最多、最好的科研成果服務于社會需要和人民需要。最后,祝愿這個平臺發展越來越好,祝愿出自這個平臺的科研成果越來越多。
 

陜西地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韓霽昌


陜西地建肩負著為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用地服務保障的重要使命,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與企業發展緊密結合,采取“搭平臺、引人才、建機制”的校企合作模式,持續推動土地工程與人居用地環境建設領域的科技進步。

污損土地治理已經成為我們人類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為了讓土地更干凈、生態更美好、家園更安全,陜西地建將不斷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充分利用我們在土地整治方面的工程實踐、科研創新優勢,充分發揮西安交大在人居環境等方面的研究優勢和高端智庫作用,強強聯合,以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建設為契機,以土地工程與人居環境技術創新中心為載體,以共建國家級平臺為目標,聯合開展基礎研究、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重大工程建設,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新格局,共同打造校企全面融合新樣本。

今天我們與西安交大共建土地工程創新中心,感謝西安交大和省國資委的大力支持。我們將以此為新起點,和西安交大人居學院共同努力,把土地工程創新中心做到全國乃至世界一流的水平,樹立省屬國企與西安交大全面深化校企合作的新榜樣。


合作領域 


為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建設為契機,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陜西地建”)與西安交通大學(以下簡稱“西安交大”)按照“優勢互補、共謀發展、互惠互利、實現雙贏”的原則,聯合組建陜西地建—西安交大土地工程與人居環境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土地工程創新中心”),集成雙方優勢資源,推動“土地整治+”理念,以土地整治工程帶動現代農業、城市用地環境提升、國土綜合治理,促進區域生態恢復治理和功能提升,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相統一。繼續發展和完善土地工程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推動土地工程的行業進步,在實踐中培養高科技人才,促進學校、企業和社會的共同進步。

共同打造國家級土地工程技術創新中心。以提高企業和學校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依托地建集團在土地工程技術研發及土地整治工程方面形成的綜合優勢,發揮西安交大土木、建筑(規劃)、資源與環境等多學科優勢,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交叉滲透、突出重點,促進校企深度聯合。優化高校為行業發展服務、行業為高校發展提供基地和實踐平臺的功能,立足解決土地工程與人居用地環境建設行業關鍵問題,支撐西安交大建設一流大學和地建集團持續保持行業引領地位。經過3至5年的重點建設,力爭開發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使“土地工程創新中心”成為國家級人居用地環境研究的重要科研平臺、促進科技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基地。

共同開展高層次人才培養。圍繞土地工程相關領域,西安交大設立“土地資源利用與修復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項目,每年招收土地工程方向博士生3至5人,另設立同等學力博士班。同時依托地建集團的研發平臺和工程實踐,不斷完善科教創新機制,為學校培養人才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共同開展土地工程與人居用地環境領域科學研究。以污損土地(棕地)治理與再開發等為重點合作方向,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土體和地下水修復技術與裝備,研發系統的場地污染修復技術,選擇代表性區域,建立各種污染類型的修復示范基地。

推動土地工程與人居用地環境建設領域的科技進步,使“土地工程創新中心”成為土地工程與人居用地環境建設的創新研究基地、開發基地和推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