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尼配资,配资网站排名,在线配资公司,专业股票配资公司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重要資訊

我國基本建成地球科學“一張圖”大數據體系

發布日期:2021-05-31    作者:    來源:    點擊量:3776   分享到:

5月26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國家地球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云3.0”正式上線服務,將為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全社會提供權威科學的地球科學數據信息,標志著我國基本建成地球科學“一張圖”大數據體系。    

“地質云”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研發,該局持續推進信息化與地質調查業務深度融合,實現了從“地質云1.0”到“地質云3.0”的迭代升級。    

  “地質云3.0”按照地球系統科學理論,整合構建了多圈層、多專業、多要素的地球科學“一張圖”大數據體系,包含基礎地質、能源礦產、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草地資源、濕地資源、海洋地質、地下空間等11大類和近百個核心數據庫,數據范圍涉及地上與地下、陸地與海洋,精度從1∶1200萬到1∶1萬,同時實現了大量重要原始數據的上云共享及重要動態監測數據的實時上云服務。    

“地質云3.0”是對大數據在地質調查工作主戰場上應用與服務能力的檢驗與提升。面向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及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等,構建了8大系列權威地質信息產品,累計發布了580萬件地質資料、3萬件地質圖件、22.8萬個礦產地、2.5萬件資源環境信息產品、50萬米實物巖心圖像、11萬冊地學圖書、上億條地學文獻等豐富信息產品,及時提供相關權威綜合集成信息服務,提升了對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社會需求的精準服務水平。創新性成功研發巖石礦物智能識別工具,可對70余種常見礦物和巖石圖像進行快速識別,創新和豐富了科普工作方式和內容,滿足了公眾的科普需求。    

“地質云3.0”在對地質工作傳統模式再造、提升地質工作現代化水平上向前邁出了一大步。目前基本建成地質調查“在線化”工作體系,促進了地質調查主流程的信息化與工作效能顯著提升,實現了云端信息、知識、工具協同共享,使野外地質調查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    在進一步深化對地球認知的基礎上,“地質云3.0”進一步強化了對自然資源管理中心工作的支撐。目前已建成全國地質災害信息系統、國家地下水監測信息系統、城市地質信息服務系統,開發出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信息系統等一批重要應用系統,實現了對全國地質災害信息的互聯互通與統一監控,可對全國2萬余個地下水監測信息進行實時管控與多尺度分析評價,為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提供資源、環境、生態、災害、空間信息支撐服務,為各級國土空間規劃提供數據、工具和技術支撐。    

此外,“地質云3.0”在帶動地質調查全行業加速數字化轉型上也進行了積極探索。目前已實現中國地質調查局43家單位節點的全覆蓋,接入了13家省級、行業、高校節點,建成了高性能信息化基礎設施。對社會需求大的多種地質圖空間數據庫和地災風險評估等數據開放了訪問權限,提供了基于用戶需求的個性化應用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