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尼配资,配资网站排名,在线配资公司,专业股票配资公司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聚焦

【人民日報】黃河荒灘變成關中“小江南”

發布日期:2016-12-19    作者:    來源:人民日報    點擊量:9641   分享到:

圖為今年黃河渭南段荒地改造成良田,現代農業項目區水稻喜獲豐收。 


“東岸連成一線,西岸爛成一片?!泵鎸ω酱蔚狞S河西岸,陜西省水利廳長王拴虎很是焦急。黃河西岸陜西渭南段,由于缺乏綜合治理,災害易發多發,沿岸群眾蝸居在離岸數公里的老崖之上,眼瞅著耕地年年被毀,水進人退……根據國家《黃河流域綜合規劃》,在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支持下,陜西省堅定西岸綜治理念,從韓城市禹門口外碼頭到渭河入河口的渭南段實施黃河西岸土地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程。項目推進一年多來,韓城試驗段的昔日流沙荒灘,告別了洪水泛濫,變成了良田相連的生態田園。被毀的耕地恢復了,濕地出現了,泥水變成了清水。


 

生態治理為什么急迫?

 

預防了洪水,改造了荒灘

 

洪水災害,土地鹽堿化,“坐擁黃河沒水吃”,是韓城市龍門鎮林皋村村民生產生活的真實寫照。韓城范圍內從下峪口到芝川河入黃河處長達40多公里的河道,因河床頻繁擺動,造成了黃河西岸洪澇災害嚴重,還使沿黃地帶側蝕嚴重,岸崩田毀時有發生。韓城市副市長王云章說,黃河干流西移,洪水泛濫,制約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黃河西岸渭南段全長132.5公里,涉及韓城、合陽、大荔、潼關四個市縣,土地鹽堿化嚴重?!案夭荒芊N,莊稼不收,這日子過得很苦?!绷指薮宕迕穹从?,村子里大部分耕地靠近黃河,沙灘地土壤透水性強、不耐干旱,不少是鹽堿地。


 

要想解決問題,需要防洪和生態綜合治理兩手發力。


 

有針對性地進行防洪整治。黃河水流較急,沖刷量較大,水文地質情況復雜,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依據黃委會批準的控導規劃,采取建設控導主體工程直接橫穿河道堵截主流,并修建了行洪水道。陜地建黃河分公司負責人劉旺鋒表示,防洪工程性措施,著力綜合治理,防范了洪水威脅,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


 

有預見性地進行生態整治。國土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點實驗室博士張揚說,黃河西岸土地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程的土體重構,意在恢復土體生態功能。技術手段的保障是通過一系列工程措施來實現的:土體基礎平整,基礎土體碾壓,底層素土夯實,耕作層覆土,打漿整平?!斑@樣,改善了土體結構,有效地解決了沙灘地土壤有機質含量低、保水困難的問題。”


 

據測算,項目竣工后,不僅能提高沿黃防洪泄洪的能力,同時為陜西省修復耕地15萬畝。在韓城實驗段的基礎上,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還將分區域對沿黃四縣市132公里內進行土地治理、堤壩建設和現代農業的綜合開發。黃河西岸土地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程,在韓城市禹門口至大荔縣三河口段修建完善黃河控導工程,并在原有河床西岸規劃1條30米—70米不等底寬、3米深的分洪河道,以保護濕地、改善區域內生態環境為主要目的,總建設規模100萬畝,投資估算380億元。


 

劉旺鋒說:“通過現代農業等14項綜合整治,將從整體上改變黃河西岸生態凋敝?!?/span>


 

當年被洪水損毀的耕地已變成了河灘地和未利用地,現在修復成部分可耕地和生態用地,與《防洪法》相關規定是否有抵觸?陜地建副總經理李玲表示,按規定,河流的荒灘地是蓄滯洪區,不得進行相關建設。防洪大堤和控導工程規劃坐標根據國家關于黃河干流的紅線設定,由黃河水利委員會批復。大堤之外是蓄滯洪區,大堤之內是毀損土地和未利用地,進行相關生態修復,法律上允許,制度上可行。


 

荒灘治理“治”出了什么?

 

灘涂種上了水稻,泥水變成了清水


 

土體有機重構技術,全面植入了黃河西岸土地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程,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個效果是,荒灘長出了好莊稼。深冬的項目治理區,一望無際的是長勢蔥蘢的油菜。劉旺鋒一邊走,一邊介紹:“油菜是今年水稻收獲后倒茬種上的,明年春天的時候,這里1萬多畝的油菜花,肯定能讓人醉倒。在韓城這個試驗段,種植水稻能更好地改善沙質土壤。”目前,已建成高標準水田1.2萬畝,水稻平均畝產800斤,濕地公園70萬平方米,蓄滯水面66萬平方米,“魚米之鄉”在關中夢想成真。


 

“王志梁把這個稻子種出來,這是硬本事?!北煌聜冑澷p的王志梁,是兩年時間里搞黃河水稻種植的一把好手,被大家稱作“水稻專家”。當時,這個畢業不到一年的碩士生,本科學植物技術,碩士學的是生態學,在校期間跟著導師研究的是小麥玉米。“以前真沒接觸過水稻種植?!蓖踔玖禾寡浴K具m不適合荒灘地種植,怎么種,都是未知數??粗C|S河水,綿綿荒灘地,王志梁和一幫志在水稻的年輕人沒有退縮。


 

他們運來黃土構建作物生長的犁底層和耕作層,分幾種處理方法:10厘米,20厘米,30厘米,40厘米,還有一塊田不覆土,在沙地上墊了一層塑料膜,隔水保水。土壤改造好,在試驗田里撒下種子,幾個月后陜西土地工程研究院傳來了好消息:取樣測得的理論產量,平均下來的理論畝產能達到1000斤。


 

王志梁說:“參照資料,將水肥都供應到位,慢慢地莊稼好起來,大家心里都有底了?!蓖恋仄秸屯馏w有機重構活動同步進行,陜地建科學改造修復土地、再造良田,將貧瘠的土壤變成了擁有滲育層、犁底層、耕作層的良好水田土地結構,有效解決沙地土壤有機質含量低、保水困難的問題。


 

采購種子、機械、化肥、農藥……從東北、寧夏、河南等地選種,河南同緯度同條件的新鄉等地是稻區,陜地研究院根據積溫等數據制定了選種方案;地里的農活“有一項趕不上去,產量立馬就下來了”。6月初天天下雨,秧苗一度是用鏟車送的,趕的就是農時。


 

“育秧鵬”“插秧科”……隨著工程推進,每個人都在種水稻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付出的努力凝結在豐收的10月。除了水稻之外,還開發了蓮菜池和魚塘。據介紹,渭南段改造工程完成之后,將建成65萬畝的水稻田和蓮藕濕地,新增水田15萬畝。


 

另一個效果是,生態恢復了活力。以前,黃河里面沒有多少微生物,鳥兒沒食。現在有了水田調節小氣候,形成新的局部生物鏈。越來越多的水鳥、青蛙來到田里,呈現一派關中江南景象。讓記者感受最深的是這里水質的變化:過去,這里是三類水、四類水,現在,黃河水經過修復層過濾,滲出來的是一類水,水瓢舀起來就能直接喝。王云章表示,試驗段工程,每天可產生4萬立方米凈水,導入城市自來水系統,造福了韓城人民。


 

長期效果行不行?

戰洪水,保良田,土地工程護航


 

冬天的黃河水流量在變小,但依然打著滾兒。防洪大堤修成了,荒灘地改良了,水質變清了,這種好局面能維持下去嗎?


 

黃河水來水去不穩定,防洪大堤和控導工程能不能勝任防汛是挑戰。


 

龍門,相傳是大禹治水之地,黃河沖出壺口,沖下龍門,沖向芝川,出韓城龍門口后,由百米狹長的峽谷河槽驟然展寬為4公里以上的河灘,因地勢平坦,黃河擺動頻繁,形成了長達1萬多米游蕩型河道,演繹著“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黃河灘上還有個特殊的不速之客:桃花汛。桃花汛又稱春汛,指的是黃河在寧夏、內蒙古河段2、3月春季因冰凌融化形成的洪水。春回大地,春潮漲水,水勢絲毫不溫柔。3月14日,桃花汛應期而至:不到20分鐘就漲高了1米,水位漲1米就相當于每秒增加十幾萬方水流量。防汛問題解決不好,直接威脅當地百姓生命財產安全。


 

對此,李玲胸有成竹:“短期可防洪水,長期不怕洪水?!秉S河西岸綜合治理工程的防洪大堤和控導工程,嚴格按照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批復方案修建。今年夏季,全國主要河流都進入汛期,面對奔涌的黃河水,陜西地建集團的控導工程從設計初始,就考慮到防洪分水,修建了蓄滯洪區,工程每800米就留200米的回淤口,回淤口把主體工程分為了4段,每走幾百米,就有一個起伏,實現了安全度汛。


 

荒灘變成良田,能不能保住是挑戰。


 

“核心還是要看大壩質量。”劉旺鋒說,“壩一旦出現管涌、滲漏、坍塌,甚至直接被沖垮,那一切就免談了?!眽蔚纳嫌嗡餮该停瑢误w產生的壓力最大,容易出現滲水、管涌及裂縫,水位較高時則可能會水流漫灘。為保證壩體質量,減少沖刷壓力,在控導工程上游約500米處,開挖了一條導流槽,進行了分流,確保防洪安全。


 

修復的耕地如何保持活力?關鍵在于通過技術手段使土體得到有機重構,讓荒地成為放心地,讓泥水變成干凈水。陜地建綜合開發公司負責人王軍尚介紹,區域內原有耕地、灘涂及鹽堿地,通過土體有機重構技術,建設成高產水田;種植水稻和蓮藕等作物,反過來調節生態,保住良田。這項復合工程涉及水利、交通、環保等多項工程技術及措施的交叉運用。


 

在和斯坦福大學水資源政策中心主任妞莎·阿加米博士一起考察黃河西岸工程后,中國科學院院士傅伯杰表示,土體有機重構是土地工程的核心技術,也是確保土地質量的前提;土地重構,使土地資源得到高效和持續利用。